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、教育家,他的教育思想對教育有著長遠而深刻的影響?!爸苏撌馈?、“以意逆志”的文學批評法,“知言養(yǎng)氣”的哲學思想,“浩然之氣”的美學理念,氣勢磅礴的說理藝術,無不顯示著智慧的光芒。
今天一些學校校訓也顯示孟子教育智慧的豐富內涵,山東大學“氣有浩然、學無止境”便是一例。在孟子故里鄒城市,受孟子教育智慧影響的校訓比比皆是:鄒城一中“天下為己任、規(guī)矩成方圓?!编u城實驗中學“養(yǎng)浩然之氣、做博學之人。”鄒城看莊中學“養(yǎng)德礪志、博學創(chuàng)新”等。
從新一輪課程改革角度來看,孟子教育智慧也有積極的借鑒意義。
“得天下英才而教育”的育人觀
《孟子·盡心上》講了君子三大快樂,“得天下英才而教育”列為第三,孟子在這里講的是教書育人之樂,本意是說通過教育使學生成為英才,促進學生成長。孟子這樣說,也這樣做,他諄諄教導公孫丑要養(yǎng)浩然之氣,教導萬章要“友其德”,使他們都成為英才。
再看我們的教育,我們面對的是新時期活生生的學生群體,每一位學生都是生動活潑的人、發(fā)展的人,所以在教師的教學理念中,應該關注包括每一位學生在內的所有學生,用心施教、快樂施教,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健康地成長,成為適應時代發(fā)展需要的“英才”。這也是“一切為了學生發(fā)展”的新課程核心理念的體現(xiàn)。
對基礎教育而言,要對課上、課外總違反校規(guī)校紀的“問題學生”施之以愛;對成績很差、經(jīng)常惹麻煩、屢教不改的“混混學生”不能一棄了之,不能看著他們混出校園、混向社會。更多地關注每一位學生,“得天下眾生而教育為英才”是師樂的新境界,是新課程下育人觀的新境界。
“教亦多術”的教育藝術
《孟子·盡心上》“君子所以教者五:有如時化之者,有成德者,有達財者,有答有問者,有私淑艾者。此五者,君子之所以教也?!?nbsp;
《孟子·告子下》也曾說“教亦多術矣。予不屑之教誨也者,是亦教誨之而已矣。”孟子的教育方法講究及時;要教育他人養(yǎng)成良好的品德;要培養(yǎng)才能;解答他人疑問、授人以知識;讓自己的學識風范感化他人,使他人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。這五種不同的教育方式體現(xiàn)了教育的靈活性。
教育要依據(jù)學生不同情況,從實際出發(fā),注意差異、因材施教,尤其是“不屑教誨”這種獨特的教育方式更值得關注和研究,就是說有些事情是不用教誨的。
把孟子的教育藝術融進新課程,需要教育工作者做大量的、艱苦細致的工作。要研究學生不同情況,不同于他人的先天素質和生活環(huán)境,不同于他人的愛好、特長、不足,不同于他人的學習成績、生理特點、動機興趣。還要關注和理解學生個體發(fā)展的需要,尊重認同學生個性化的價值取向,了解學生的想法和要求,因材施教、和諧育人。
教育是科學更是藝術,教育的生機在于創(chuàng)新,“不屑于教”就是教育科學、教育藝術?!安恍加诮獭钡纳鷻C在于創(chuàng)新,在于因時因事的創(chuàng)新。不從正面教誨,不從正面講道理,而從反面激發(fā)學生自尊心,是創(chuàng)新的準則。在正面教導無果或效果不佳的情況下,適時合理采用“不屑于教”的教育方法,讓學生感覺到因為自己的原因,老師疏遠了自己,只有改變自己才能回到老師關注的目光和愛的懷抱。這樣激發(fā)學生的求知欲望,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求知?!安恍加诮獭币簿瓦_到了優(yōu)化教學效果的目的。
“思則得之”的學習觀
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思則得之,不思則不得”。強調思考對學習的重要性,思考就會有所得,不思考就無收獲。要求人們主動自覺地用心思考,獲得知識。他說“君子深造之以道,欲其自得之也;自得之,則居之安;居之安,則資之深;資之深,則取之左右逢其源,故君子欲自得之也(《離妻下》)。
依然強調依循正確的認識方法來獲得高深的造詣,自覺地有所得,牢固地掌握不動搖,積蓄深,就取之不盡,左右逢源。這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言:“學生自己動腦筋,得到的東西格外深刻。光聽老師講,自己不思考,得到的東西就不太深刻?!?nbsp;
看一看我們的課堂教學,“滿堂灌”現(xiàn)象仍有很大市場,“滿堂問”的所謂的“新課程”理念又應運而生,好像要突出學生主體性,就要把所有問題交給學生,我們不禁要問“學生有時間思考嗎?”
新課程要引導學生主動地學習,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,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獨立性,培養(yǎng)獨立學習的能力,重視學生思考帶來的體驗性。還要鼓勵學生通過思考對學習內容進行個性化解讀,使學習成為一個富有生機的思考過程,也使教育更符合教育規(guī)律。
另外,孟子強調學生學習要專心致志,“不專心致志則不得”(《告子上》)。學貴有恒,還要強調勇于自反,虛心向別人學習的學習方法和“盡信書不如無書”的質疑精神等內容對學生學習來講,仍是毋庸置疑的真理。